并已启动相关法律和技术评估,计划将华夏主要金融机构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中剔除。预计将在未来一周内,给出具体的措施方案和执行时间表。”
此言一出,举世哗然。
将一国主要金融机构踢出结算系统,这被视为金融领域的“核选项”。
如果对华夏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全球供应链核心国家实施,无疑意味着全球金融和贸易体系的彻底分裂,其后果无人能够预料。
此时此刻,几乎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,在技术竞争、地缘政治博弈接连受挫之后,华盛顿方面已经被逼到了墙角。
如今,面对聚变能源可能带来的、釜底抽薪式的影响,正准备祭出它最后、也是最极端的一张牌。
这或许是疯狂边缘的终极一击。
亦有可能只是绝望下的最后挣扎。
全球格局的风暴眼,骤然凝聚于金融这一没有硝烟,却同样残酷的战场上。
惊人的效率
华盛顿方面的声明,顿时把全球紧张度拉高到了一个临界点。
世界仿佛回到了1914年的巴尔干半岛,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,似乎只需一个火星,就能引爆一场波及全球的正面冲突。
然而,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让所有吃瓜群众大跌眼镜。
预想中西方阵营一呼百应的局面并未出现。
除了极个别国家给出了姿态性大于实质的“关切”或“支持”外,国际社会的回应要么是滴水不漏、毫无营养的外交辞令,要么就是干脆利落的回绝。
这其中,以海湾合作委员会银行行长利亚姆·阿齐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最为典型,几乎代表了全球实业界和金融界的普遍心声。
“华夏为全世界贡献了63的工业制成品,和大约三分之一的发电量。从维系温饱的食品、纺织品,到驱动未来的航空器、半导体,全球超过98的产品产业链中都包含着无法剔除的华夏要素,且其中绝大多数都具备不可替代性。”
“更重要的是,与十年前或二十年前不同,这种不可替代性不仅来自于成本和规模,还来自于大量独到的技术。全世界,包括华盛顿方面在内,都无法承受将华夏排除在经济运行环境之外的后果,这不是一个立场层面的政治选项,而是一个现实层面的物理问题。”
这段讲话一经报道,立刻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认可。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