蒸屉落了七八层,一人多高。就算大男人都得借助个凳子上去搬下来两屉,一打开,白胖白胖的的大包子真的招人稀罕!
“牛筋包子一块钱一个,小米粥两毛钱。”应嫂子吆喝着。
路过的人被大包子吸引,一听价,好奇上了:“一块钱?”盒饭才五毛钱,凭啥包子卖一块?
但也有不差钱的,直接落座:“来俩大包子,一碗粥。”
英嫂子道:“你先买一个尝尝。好吃再买。再说,这边好吃的多,留点肚子。”
不差钱的顾客都憋不住乐:“头一次看见让少买的,行听你的。先来一个。”
“好嘞。”英嫂子麻利的给捡了一个大包子,打了一碗粥,送了一小碟萝卜片咸菜。
顾客拿到手里才知道为啥这包子一块钱一个,真够大的。
比别的包子大了一圈,一口咬下去,软糯料足的牛筋头的香味猛然的窜出来。
能直接把人给香迷糊了,顾客赶紧喝了一口粥往下压一压。
投过阳光还能看见颤巍巍的牛筋头,接近透明的颜色,又香又解馋。这谁能顶得住啊!
吃之前觉得一块钱不便宜,吃了一口就生吞虎咽的了:“再给我买俩打包。”那回去给家里人吃。
这不比肉包子香?
其他的人闻到了香味,没一会儿就坐满了人。
等那些沈清月的老回头客慢慢悠悠来的时候傻眼了。
啥?没地方了?
这才刚过八点,到底什么情况。
空气中弥漫着牛筋头大包子的香味,也顾不上了:“给我来一个大包子,一碗粥。”
一手拿包子,一手端着粥蹲个靠边的地方猛造。
一边吃一边琢磨,这谁研究的呢,也太香了。
野性消费
老食客知道沈清月这每次都有好吃的,绝对不会叫他们失望的。
他们可是经历过麻辣烫和捞汁海鲜的人。
对付沈清月家出的新品一个个都是很有经验的。
一个牛筋头大包子足以管七八分的饱。但这些人最少都是买仨,吃一个打包俩。
这么买下来,那边包子数量骤减。
英嫂子建议他们理智,买一个就够吃了。
她越这么说,大家买的越凶。
“快买一会儿没了!”
“就是,别的东西啥时候都有,这牛筋头大包子没了可就没了。”
“我买了十个。”
“可别说,这个包子是真香。”
当年沈清月家的卤肥肠做的好吃,断货了好久,现在还是钢铁厂众人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菜色呢。
一个猪只有一副猪肥肠,相比之下一头牛的筋头巴脑也不多。
老食客们看的真真的,吃一回少一回。
哪怕是平常抠门的人,面对牛筋头大包子都野性消费了一把。
还很让他们预料对了。
牛筋头大包子一共才蒸了五百多个。沈清月寻思着一人买一个,早上还有在家吃的呢,足够应付了。
结果,不知道谁最早野性消费,狂买大包子。
今儿来烧烤节的这些人可都是钢铁厂自己的员工,中午抢饭那种记忆嗖的一下子又回来了。
他们对沈清月家的美食是绝对信任的,甭管三七二十一,先买了再说。
他们这么一买,五百个牛筋头大包子哪儿经得住啊。
唰拉的一下子就没了。
那些买的多的人,逛街都带着牛皮纸袋的大肉包。相较于那些没买到的人可有优越感了。
主动上去道:“沈清月家的牛筋头大包子你买了么,嘎嘎香。”
“没有啊,我刚才看人多,寻思转一圈再过去。”
老食客恨铁不成钢:“你胡涂啊。沈清月那边都抢肯定是好东西。她这人你还不知道么,向来嫌钱咬手,好吃的都不多做。”
“啊。”没买到的人心里淡淡的后悔:“那我现在去买。”
“刚才排队的都有没买到的,你现在去,怕是黄瓜菜都凉了。还是计件组的老陈聪明,一次买十个,大包子都让他买走了。”他这一招祸水东移,直接把自己买五个肉包子的行径给隐匿了。
“那个老六!我去问问他,买那么多干啥。”空气中隐隐还飘着大包子的香气呢。没吃早饭的肚子更饿了。
有的去截大包子,有的是趁这个功夫买点其他摊位上的小吃。
不到一会儿,太阳上来了。
沈清月赶紧招呼人,把摊子的遮阳棚给遮挡住。
烧烤最重要的是木炭。木炭燃烧充分了,火也匀称,烤出来的东西都要更香一些。
眼下烧炭师傅一点没着急。
因为戏台都搭上了,大伙儿对节目也都充满着热情,百闻不如一见啊。
这次厂子里就没请文工团演出。三千人的钢铁厂总有几个唱歌的大拿。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