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,能做出来。”赵景清捡着几道菜说,“香煎豆腐用老豆腐,煎好外酥里嫩,再调个酱料回锅炒,好吃得很。那个豆腐丸子……”
说罢,赵景清笑着劝道:“这些都是常买我家豆腐的客人琢磨出来的家常菜,味道好吃,做法又简单,要不婶子你买两块豆腐回去试试。嫩豆腐两文一块,老豆腐三文一块。”
婶子盯着香煎豆腐的菜谱瞧了会儿,把做法记下,“成,给我包两块老豆腐。”
“好嘞!”赵景清麻利地给她包上两块豆腐,接过六块铜板。
有人问:“我想做豆腐丸子,用老豆腐还是嫩豆腐?”
赵景清:“老豆腐。”
“那先来一块,我回家做了试试,好吃再来。”
赵景清:“行,您的老豆腐,您拿好。”
不多会儿,就卖出去三十几块豆腐,这才开张呢!
袁牧寄存驴车回来,瞧见摊位前人头攒动,比往天都要多,不由脚步一顿,忙大步挤进摊位。
不时有人问,这个菜咋做那个菜咋做,赵景清边包豆腐边解释,豆腐递出不会认错人,也不忘收钱。
你要三块,我要两块,豆腐框一会儿空一框,一会儿又空一框,豆腐摊前的人就没少过,热闹至极。
老主顾来买豆腐,瞧见后边挂着的菜谱,笑着道:“哟,这不是前两天咱们说的那些菜吗?”
“是,你们说的菜式好,我寻思着做成菜谱,让更多人做了尝尝。”赵景清问,“阿叔,还是一块嫩豆腐一块老豆腐吗?”
“对。”挎着菜篮子的中年夫郞笑得合不拢嘴,“都是家常菜式,有那么好啊?”
赵景清包好两块豆腐递给他,“是啊,您瞧那么多人都想买豆腐照你们说的菜式做来吃呢。”
“也是。”夫郞环顾摊子前围着的人,付了五个铜板,笑着离开。
往常过了一个时辰,买豆腐的人渐少,慢慢卖到菜市快散市才能卖完,今儿不过一个时辰,豆腐框已经清空,豆腐卖完了!
赵景清即使心里有准备,也不由吃惊。
袁牧更是,没想到不过是多个新奇的小点子,生意就能更上一层楼。
夫夫二人对望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喜悦。
后边来的没买着豆腐,可惜不已,“这就卖完了?”
赵景清:“对,明儿咱多做些,婶子您明儿来。”
妇人叹了口气,又抬眼看菜谱,赵景清见状,“婶子,要不你进菜市里边,去进门第三排卖豆腐的老头那儿买,他卖的豆腐不错。”
妇人眼睛一亮,又迟疑道:“可……去别人那买豆腐,还用你的菜谱,会不会不太好?”
“没事儿,您要过意不去,后边多来我这儿买。”赵景清道。
“成。”妇人笑着应下,提着菜篮子往菜市里边走,去到赵景清指的位置。
赵景清和袁牧收拾豆腐框,菜谱还挂着,有人瞧见了问,赵景清一样指路,半点也不介意给别人介绍生意。
摊子对面,王大川死死盯着赵景清和袁牧,气得简直要咬碎牙和血吞,他豆腐摊就在对面,他们竟然把生意往里边有钱租摊位的人送,也不给他送!
收下油纸,赵景清小心叠好,和袁牧一起搬东西去驴车。
赵景清嘴角盈着笑,坠在腰间的钱袋子沉甸甸的,让他心也定了下来。
袁牧收着东西问:“景清,明儿要做多少斤豆子?”
“三十二斤。”赵景清道,一早上的时间最多只能做四锅,一锅八斤,三十二斤恰好,“不过一个石磨可能磨不完。”
袁牧道:“回去我再借个石磨来,村长家有。”
赵景清点点头,“成。”
翌日,豆腐摊上摞开二十二个豆腐框。
顾客络绎不绝,装有豆腐的豆腐框一个接一个挪开,日头上移,不到两个时辰,豆腐售卖一空。
赵景清收拾豆腐框,心中期盼,盼着好生意能维持到腊月二十八。
一如他所盼,转眼便到二十八。
快过年了。
作者有话说:
----------------------
肥肥的更新来啦~[加油]
下一章预计也是个大肥章,写完更[摸头]宝宝们不用等哦,我不确定能不能写完orz[可怜]
菜市年前最后一天开张,人满为患。
赵景清摊子前,围了不少人,有婶子、夫郎买完豆腐也不走,站旁边问他,“年后啥时候开张啊?”
“出了初七,或者大年十五,说不准。”赵景清回应,手上忙活不停。
“别十五了,最好出了初七就来,早些来咱们照顾你生意。”
赵景清笑着回应,“好,我尽量。”
囤菜的人多,寻常买豆腐,一块两块的买,今儿买豆腐四块五块的买,寻思着天气凉,放两天放不坏,赵景清豆腐卖得快,二十二框豆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