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正所谓君忧臣辱,见皇帝忧愁百姓生计,宰相卢奂向李瑄启奏道。
&esp;&esp;他两袖清风,无置家业,对这种事情双手赞成。
&esp;&esp;他相信至尊的英明,不怕去得罪人。
&esp;&esp;“仅籍外之田,还是不够啊……”
&esp;&esp;李瑄微微摇头。
&esp;&esp;那天他与宰相商议过,宰相皆知他要除贱为良。
&esp;&esp;他所要的,可不只是籍外之田。
&esp;&esp;“启奏陛下,臣族中有良田十顷,愿意舍弃,分给百姓,只叹杯水车薪。”
&esp;&esp;这时,事先与李瑄通过气的刘晏起身拱手道。
&esp;&esp;“卿有此心,朕甚慰之。然诸卿为国操劳,还要养家糊口,并不容易,不能如此。”
&esp;&esp;“籍外之田,为不当来源,不具合法性。朕认为得永业田宗室数以百计,分得关中良田何止万顷?然许多宗室子弟留恋于烟花柳巷,在长安赌坊之中挥金如土。朕克制住自己的欲望,不敢去增加后宫妃嫔,他们一无是处,却浪费民脂民膏。朕不想用蠹虫去形容,但没有更好去解释了。如果要削,也是去削弱宗室的永业田。”
&esp;&esp;有刘晏作为引子后,李瑄将心中的计划向文武大臣全盘托出。
&esp;&esp;大唐建国以来,宗室可太多了。毕竟连李渊的堂兄弟都算。
&esp;&esp;偌大的宗室,出一些废物也是不可避免的。
&esp;&esp;就如李瑄的五兄李琅,浪子回头前,也差不多一无是处。
&esp;&esp;文武大臣也终于明白李瑄的意思,不仅要没收籍外之田,还要向宗室的永业田动刀。
&esp;&esp;这会触动宗室的大利益。
&esp;&esp;但李瑄小宗代大宗都干了。现最大的宗室是睿宗皇帝的后代,和李瑄基本是不可化解的矛盾。
&esp;&esp;而李隆基的儿孙、重孙加起来过百。
&esp;&esp;有大臣猜测,至尊是否是在搞李隆基的儿子,是以其他宗室殃及池鱼。
&esp;&esp;事实上,李瑄没那么小心眼,他就是要搞整个宗室。
&esp;&esp;一个亲王,一万亩地。
&esp;&esp;亲王的儿子五千亩。
&esp;&esp;随着新帝登基,新的亲王会不断诞生。
&esp;&esp;即便能在推恩令中收回一些土地,但对关中的损害越来越大。
&esp;&esp;在大臣中,宗室除了他的亲兄弟,就只有他的亲信李岘、李纾、李勉、李廙等人。
&esp;&esp;李瑄又没有去削文武百官的俸禄和赐田,不关他们的事。
&esp;&esp;一朝天子一朝臣,没有大臣站出来劝李瑄收回成命。
&esp;&esp;“臣身为宗室宰相,认为陛下圣言合理。国家疲惫之际,他们坐享其成,已是天恩。若再占着大量土地,于国于民皆不利。”
&esp;&esp;李岘带头向李瑄说道。
&esp;&esp;曾经李隆基过天长节的时候,文武百官在天下搜罗宝物,力图献上最好,但李岘只献出一匹彩锻。
&esp;&esp;宗室的风气不对。
&esp;&esp;他已经看出,李瑄不按套路出牌,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,只为创造盛世。
&esp;&esp;但李瑄牢牢抓住三样东西,就能握住天下。
&esp;&esp;一是军权,二是民心,三是四夷胡酋的敬畏。
&esp;&esp;李岘不明白李瑄所言的“螺旋上升”为何物,但他愿意跟随李瑄去完成。
&esp;&esp;对李瑄来说,完不成历史的跨越,不过是被清算后人。
&esp;&esp;如果完成,他就是神话!
&esp;&esp;“好!立刻拟定诏书,由右仆射主导对宗室田产的彻查。不论是谁,胆敢抗拒,先绳之以法,再由刑部、大理寺审判。朕以身作则,朕的儿女将名下永业田只留一成。”
&esp;&esp;李瑄将此件大事交给李岘统筹。
&esp;&esp;从收田,到分田,相信李岘会弄妥当。
&esp;&esp;李瑄的暗示已经很明白,他的儿女如此尊贵,都只留一成,你们这些诸王公主还想留多少?
&esp;&esp;“臣遵旨!”
&esp;&esp;李岘知道该如何去做了。
&esp;&es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