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寅时两刻。
&esp;&esp;浑瑊率领轻骑,一人双马,第一时间与燕军轻骑相遇。
&esp;&esp;夜间超过万骑,已经是惊心动魄,两万匹马同时奔跑的气势直冲夜宵。
&esp;&esp;临近的时候,燕军探马终于打探到唐军是一人双马。
&esp;&esp;不过似乎都是轻骑。
&esp;&esp;他们将消息反馈给孙孝哲和王武俊。
&esp;&esp;“唐军长途奔袭,不如我军精锐,冲过去,将他们击破。”
&esp;&esp;孙孝哲直接下达军令。
&esp;&esp;夜间战斗,释放箭矢全凭运气,骑射的威力大打折扣。
&esp;&esp;索性直接冲过去,用弯刀收割唐军。
&esp;&esp;孙孝哲和王武俊率领的是诸胡轻骑,一共两万余人。
&esp;&esp;只要他们黏住唐军,曳落河和燕军铁骑就会到达,助他们胜利。
&esp;&esp;“杀!”
&esp;&esp;伴随着喊杀,如雷一样的马蹄声向唐军而去。
&esp;&esp;转瞬之间,双方不足两里。
&esp;&esp;“调马!”
&esp;&esp;“呜……”
&esp;&esp;唐军号角声响,所有骑士都勒紧缰绳。
&esp;&esp;后退变前队,开始调转马头。
&esp;&esp;完成调马后,以方阵为基础,向西“逃跑”。
&esp;&esp;在唐军的刻意下,有数百匹战马被解开丢弃,似乎没有料到燕军会突然出现,转马很慌张。
&esp;&esp;“唐军数量并不如我们,一鼓作气,杀散他们!”
&esp;&esp;孙孝哲见此大喜,传号令麾下猛烈冲击。
&esp;&esp;王武俊认为先暂停打探情况,但在这种情况下,他的话根本没用。
&esp;&esp;安禄山已将轻骑的指挥权交给半个儿孙孝哲。
&esp;&esp;机不容失,燕军陷入大危机之中,不等瞻前顾后,顾此失彼。
&esp;&esp;唐军调转马头影响奔跑速度,又有意控制,逐渐被拉近到百步外。
&esp;&esp;最后方几个骑兵方阵,胡乱地向燕军抛射箭矢。
&esp;&esp;然这种打击几乎伤不到燕军。
&esp;&esp;随着燕军距离唐军越来越近,唐军的箭矢才蒙到一些战马和士卒。
&esp;&esp;燕军不甘示弱,也在夜色中向唐军抛射箭矢。
&esp;&esp;唐军也有不幸者被射落马。
&esp;&esp;马匹的嘶吼声时不时惊破夜空。
&esp;&esp;燕军的目的不是夜间这些小规模的杀伤,而是突入唐军阵形之中,用手中的弯刀,屠杀唐军。
&esp;&esp;但唐军阵形分散,他们始终未能如愿。
&esp;&esp;又有数百名唐军解开备用马的缰绳,似乎这些备用马影响他们逃命的速度。
&esp;&esp;散落在原野上的马匹,鼓舞这些胡人士兵的士气。
&esp;&esp;往常这种情况,只要他们追上,就是一边倒的胜利。
&esp;&esp;紧随着轻骑后方的是李归仁,他得到简单的汇报后,不疑有他,率领曳落河准备横扫。
&esp;&esp;“怎么可以如此冲动?”
&esp;&esp;最后方的田承嗣眉头一皱。
&esp;&esp;唐军一见面就后退,很有可能是引诱之计。
&esp;&esp;类似的计策,李瑄屡次使用。
&esp;&esp;“我们该不该去?”
&esp;&esp;田乾真问田承嗣。
&esp;&esp;田乾真是安禄山的义子,他虽然勇猛,地位高,但愿意听田承嗣的建议。
&esp;&esp;“若止步不前,失败回去必死!”
&esp;&esp;田承嗣回答道。
&esp;&esp;他出自雁门田氏,属于代北将门世家。
&esp;&esp;本以为能得“从龙之功”,不想到如今的窘境。
&esp;&esp;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&esp;&esp;大燕不得民心,无根基之地,在兵力弱势下,几无翻盘的可能。
&esp;&esp;田承嗣谋求失败,只能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