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就是唐末“牙兵”的起源,他们没有一点纪律,一点不顺心,就用武力达成自己的心愿。
&esp;&esp;现在前往汉函谷关的范阳士卒就是如此。
&esp;&esp;顺着谷水,即将到达谷城的时候,范阳兵卒产生哗变。
&esp;&esp;上万士卒的意志,集中于一点。
&esp;&esp;他们不再听从张忠志和安忠臣的命令,要求大军返回,跟随大军主力一起回河北。
&esp;&esp;他们不想像新兵一样逃跑,因为他们的家在河北、范阳、渔阳等地。
&esp;&esp;任凭安忠臣大骂,大军立于谷水不发。
&esp;&esp;“想要造反吗?”
&esp;&esp;行军司马何元辿呵止这些范阳士卒。
&esp;&esp;他拿出自己大将的威势,准备威服他们。
&esp;&esp;但范阳士卒不为所动,他们不尊军令,格外团结。
&esp;&esp;“谁不听令,便杀死谁,以儆效尤!”
&esp;&esp;何元辿再次大喝一声。
&esp;&esp;“先杀死你!”
&esp;&esp;暴兵愤怒再次被点燃,数以百计的士卒群起,持矛攻向何元辿。
&esp;&esp;“噗嗤!”
&esp;&esp;何元辿还未反应过来,便被数十支长矛洞穿。
&esp;&esp;又有一些暴兵冲向平时对士卒非打则骂的安忠臣。
&esp;&esp;安忠臣还在骂范阳士卒的时候,数百范阳士卒已经将他围住。
&esp;&esp;“放肆!你们不想活命了吗?”
&esp;&esp;安忠臣指着暴兵说道。
&esp;&esp;“杀了贼人,我们才能存活?”
&esp;&esp;暴兵齐喝,将安忠臣视为阻碍他们回家的贼人。
&esp;&esp;他们不待安忠臣回应,挺矛而来,安忠臣的数十名亲卫瞬间就被杀死。
&esp;&esp;“混账!”
&esp;&esp;安忠臣恐慌大骂,他虽骁勇,但寡不敌众,长枪还未抡几下,就被已方士卒挑开盔甲,刺破后心。
&esp;&esp;他眼睛瞪大,死不瞑目,无比憋屈。
&esp;&esp;现在所有范阳士卒的矛头,全部指向奚族出身的张忠志。
&esp;&esp;作为后世河朔三镇之一,荣华富贵,安享晚年,张忠志情商很高。
&esp;&esp;他见事不可控,立刻大喊:“我早就想杀死安忠臣,带着儿郎们回范阳,我是奚族人,怎会不留恋家乡?”
&esp;&esp;“不要杀张将军,他可以带我们回去!”
&esp;&esp;一名士卒大喊一声。
&esp;&esp;暴兵们这才平息怒火,愿意跟随张忠志。
&esp;&esp;躲过一劫的张忠志,只能硬着头皮原路返回,追击安禄山的逃亡路线。
&esp;&esp;他心中清楚要危险了。
&esp;&esp;从灵宝到洛阳,乃至于安禄山逃跑的荥阳,都将处于不设防状态。
&esp;&esp;唐军骑兵可以长驱直入。
&esp;&esp;燕军要几天时间,才能渡过黄河,唐军一定不会给他们机会!
&esp;&esp;张忠志是安禄山范阳起兵前,偷偷从长安逃回范阳的,因此被安禄山收为义子。
&esp;&esp;历史上,他因为投降大唐,被赐姓李,赐名宝臣,以示荣宠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渑池。
&esp;&esp;李瑄杀死安守忠后,在秦赵会盟台休整一晚。
&esp;&esp;同时,他也得知荔非守瑜、车光倩、荔非元礼等配合天策卫完成峡石之战的胜利,全歼燕军。
&esp;&esp;向洛阳之路,除了有名无实的汉函谷关以外,基本已无障碍。
&esp;&esp;李瑄昨晚已派遣探马,在洛阳方向打探消息。
&esp;&esp;上午,李瑄到达渑池驿,聚拢陌刀军、神臂弩手。
&esp;&esp;数千天策卫铁骑、两万轻骑、一万铁骑,已经进入渑池境内。
&esp;&esp;同时,哥舒翰率领两万兵马,正在从西沃古渡渡黄河。
&esp;&esp;李瑄改变战术,让河东的其他三万兵马,由车神赛率领,前往上党高地,过太行陉,至汲郡。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