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杨玉环穿着青色抹胸襦裙,胸前雪白一片,也是一种较为平常的打扮。
&esp;&esp;“免礼!今日我来贺新郎,诸卿不必礼节。七郎才是主角,不可影响七郎接亲回来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让大臣们免礼。
&esp;&esp;在文武大臣的拱卫下,李隆基进入天水王府,他没有直接到正堂。
&esp;&esp;而是在李适之的陪同下,游天水王府的后花园。
&esp;&esp;虽然天水王府很大,但李隆基还是觉得太小了。
&esp;&esp;只是天水王府已经是长安最大的无主宅院了。
&esp;&esp;杨玉环看到天水王府的布置,觉得这里十分的雅致。
&esp;&esp;她看到亭前的琴台,依稀看到李瑄在轻抚九霄环佩,弹奏《水调歌头》。
&esp;&esp;还有那看起来沧桑的梨树,现在梨树上结满小果。
&esp;&esp;兴庆宫都没有这么大的梨树,它开花的时候,一定很美。
&esp;&esp;那小池塘中的荷花,出淤泥而不染。
&esp;&esp;“宾客如云,比宴会上还热闹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看到四处都是人,第一次参加这种婚礼的他颇为新奇。
&esp;&esp;之所以感觉比宴会热闹,是因为天水王府小孩非常多。
&esp;&esp;就比如池塘西边的竹林中,数十个小孩在追逐打闹,发出银铃般的声音。
&esp;&esp;他们最大的也不过十岁,最小的岁,其他人会因为圣人和贵妃到来收敛,但这些孩童依旧。
&esp;&esp;李隆基当然也不会和他们计较,倒是觉得很欢乐。
&esp;&esp;是杨玉环说婚礼好玩,劝他来参加李瑄的婚礼。
&esp;&esp;李隆基看在李瑄的面子上,也心血来潮。
&esp;&esp;不像亲王娶王妃一样礼仪完整,李瑄的婚礼,还保留着许多民间的传统。
&esp;&esp;“等会红男女绿到来的时候会更热闹。”
&esp;&esp;杨玉环小时候经常看民间婚礼。
&esp;&esp;不过提到“红男绿女”的时候,杨玉环眼中闪过一丝黯然。
&esp;&esp;“好,我也要看看七郎成新郎时的样子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抚须说道。
&esp;&esp;“圣人和娘子待会在阁楼上观看。由于客人太多,婚礼要在后花园举行。”
&esp;&esp;李适之在旁边向李隆基说道。
&esp;&esp;他手指的地方,正式池塘南面的小阁楼。
&esp;&esp;圣人的贵妃在高处,符合场景。
&esp;&esp;李适之在得知李隆基要来参加婚礼后,立刻转变策略。
&esp;&esp;如果圣人在正堂,新郎和新妇拜礼的时候,要不要拜圣人和贵妃?
&esp;&esp;所以李适之这样安排。
&esp;&esp;同时,这也为李隆基安全起见。进入天水王府的羽林军并没有以往多。
&esp;&esp;难免有居心不良的人混进来。
&esp;&esp;“也好!”
&esp;&esp;李隆基点了点头。如果婚礼在后花园举行。
&esp;&esp;他也认为阁楼上是最好的位置。
&esp;&esp;“相公迎亲归来……”
&esp;&esp;前院有人在喊,很快就传至后花园。
&esp;&esp;李适之亲自将李隆基和贵妃送到池塘南的阁楼上。
&esp;&esp;此阁楼虽小,却无比的精致。
&esp;&esp;它的建立,就是为观赏后花园的风景。
&esp;&esp;楼上除了琴室、书房外、卧室外,外廊就是“观光台”。
&esp;&esp;上面摆有玉案和坐席。
&esp;&esp;玉案上有诸多水果、点心、美酒。
&esp;&esp;“高翁,麻烦你了,有需求尽管吩咐婢女。”
&esp;&esp;下楼之前,李适之拍了拍高力士的手。
&esp;&esp;“宋国公尽管忙碌,这里有我。”
&esp;&esp;高力士对李适之也相当客气,李适之是婚礼的主家翁,是无法陪同在李隆基身边的。
&esp;&esp;天水王府大门前。
&esp;
第一版主